第九屆亞洲地熱研討會在日本成功召開
日期:2011/12/2 來源:上海玲耐特種磁力泵有限公司
京唐港地源熱泵集中空調系統工程竣工張旭:復合地源熱泵系統運行策略的探討推薦閱讀:11月7-9日,由日本地圈資源與環境研究所(GREEN)和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院(AIST)主辦、韓國地球科學與礦產資源研究所(KIGAM)和日本地熱資源學會(GRSJ)協辦的“第九屆亞洲地熱研討會”在日本鹿兒島指宿市成功召開。
本次地熱大會以“地熱能:安全、穩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為主題。來自中國、韓國、菲律賓、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日本等國的40多位代表參加了本次大會,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鄭克棪教授及中國地熱發電集團、天津甘泉集團、《地源熱泵》雜志社等單位的中國代表共7人出席了這次大會。
與會發言嘉賓對所在國的地熱發展現狀及趨勢做了相應介紹。鄭克棪教授在會上做了“中國增強型地熱系統研究”的發言,還替臨時未能與會的北京地熱工程研究所潘小平所長介紹了“北京城區地熱田開采階段熱儲水巖平衡動態研究”。國際地熱協會理事、本屆地熱研討會組委會主席、日本地圈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安川香澄博士介紹了日本18所地熱電站在“311”特大地震中全都安然無恙,發電設備在遭遇大地震時會自動停機及與電網脫鉤,但在經過幾小時或幾天的自動檢測后就恢復了發電和送電,藉此也說明了本次會議主題的內涵以及會議的特殊意義;韓國的YoonhoSong博士從政策、資金、技術方面,介紹了其國內開發和利用地熱能資源的最新進展,指出韓國地源熱泵安裝量年均增長50%,并稱韓國已批準第一個增強型地熱系統(EGS)發電項目立項。
大會對深層地熱的利用技術進行了討論,而淺層地熱能的利用尤其是通過地源熱泵提取地熱能的運用也作為了一個重要的議題出現在這次大會中。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院的LotfiSeghouani博士在會上做了“熱泵應用中的豎直地埋管換熱器數值模擬”的報告,利用TRNSYS軟件,對一種定期進出口互換的多鉆孔串聯地埋管換熱器做了熱力分析,指出其有利于保持鉆孔群的地溫平衡,使地源側出口溫度恒定,從而避免了系統性能下降。日本秋田大學的IsaoTakashima教授則以“泰國曼谷的一套地源熱泵系統”為主題在會上介紹了泰國的地源熱泵工程案例應用情況。據其介紹,2006年在泰國中部的Kamphamgpet進行了地源熱泵應用于熱帶地區的第一次試驗,2010年在曼谷也建造了一套地源熱泵系統。雖然地下溫度僅比當地大氣溫度低5-10℃,然而地源熱泵耗電量仍比普通電力空調低20-40%。曼谷的地源熱泵使用埋深1m的水平埋管來為房間供冷,迄今為止試驗未滿一年,系統狀態良好,COP為3-4,地溫恢復迅速。熱帶國家最好選擇淺層水平埋管系統,因為地溫及建造成本都是最低的。
地熱資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潔、環保、資源豐富等優勢,與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又有分布穩定、無需轉換可直接利用、不受天氣狀況影響等優勢,同時,地熱能也是一種取之不竭的清潔能源,不過,因受地熱地質條件的制約,資源分布比較分散,開發也具有一定的難度。地熱能的利用主要分為地熱發電和直接利用兩大類,目前,地熱能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日本目前已建成的18個地熱發電站,深層地熱流體通過汽輪機的轉化后發電,總發電能力已將近50萬千瓦。本次大會組委會安排了與會代表參觀的位于九州的山川地熱發電所,就是通過當地得天獨厚的豐富地熱資源發電,可滿足10萬人左右的居民電力需求。而日本各地直接采用地熱水做沐浴及觀賞溫泉的案例更是數不勝數。
此外,與會嘉賓除了對與會代表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外,本次會議還對全球地熱利用的未來發展趨勢也做了預測和展望。
相關信息